他们不上学不上班,怎么办?(三)

    分享到:

    作者:徐振宇

     

           家长面对孩子这个状况会怎么办呢?

           一般情况下家长往往有如下三种反应:

            1、放弃努力。
            对于家长的各种努力,孩子不愿意配合,家长心灰意冷,自认倒霉,接受孩子的“病人”状态,只能由孩子这样持续下去。

            2、等待时机。
            认为孩子这个状态只是暂时的,孩子会有开窍的那一天,反正家里也有得吃有的喝,着急也没有用,慢慢等吧,等到孩子开口提出帮助了再说。

            3、家长先接受专业帮助。
            还有一部分家长会一直努力想帮到孩子,会思考到底是怎么回事?会自己先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从我近几年的临床经验看,不愿上学或不去上班的孩子大都是比较棘手的案例。这些孩子之所以出现问题,常常与孩子缺陷的性格个性有很大相关性。

            如果家长放弃努力来帮助孩子,就完全有可能导致孩子一辈子的不幸,虽然孩子的身体是健康的,但是孩子的心理世界是残疾的。这样一个孩子和家长朝夕相处,会导致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下降。

            如果家长被动等待时机,希望孩子自己主动求助,则可能错过时机,逐渐消磨掉孩子想要改变的愿望和动力,反而让孩子变得习惯于呆在家里。被动等待可能带来永久的麻烦。

            如果孩子不来心理咨询,家长来见心理咨询师有用吗?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疑虑。
           
           我可以肯定的说,一定有用!无论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国内外的临床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从理论层面来说:孩子是家庭的成员,家庭是一个系统,从系统论的角度,家长来咨询,在心理咨询师的干预下发生某些改变,相当于系统中的一个(或两个)成员发生了变化,这个成员的变化会带动系统中其他成员的变化。

            也就是说,家长来接受心理咨询可以间接地对孩子起到帮助。
            间接的帮助总好过放弃和被动的等待。

           
            那么家长先接受心理咨询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


           1 、能帮助家长解读孩子心理世界,增进家长对孩子的理解。

           一般情况下,家长对孩子是最了解的,但是这些了解对于一个退回到家里的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和家长的咨询来了解孩子的成长史、家长的教养方式、亲子互动的细节、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典型事件等,从一个专业的旁观者的视角来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进而增进家长对孩子的理解。
            家长一定要意识到:孩子现在呆在家里,只是整个家庭的一个暂时困难。只有家庭成员间加深理解,才能形成合力,使整个家庭更紧密更团结更有力量,才会使问题的解决更有效。

           2、家长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干预指导先做出一些调整。

           孩子之所以出现问题,有孩子先天个性的原因,也可能和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还可能和孩子在学校(或工作中)遇到的特殊事件有关。家长可以从心理咨询的过程里了解和学习如何应对呆在家里的孩子,减少家长因为着急焦虑应对不当导致的亲子摩擦,也可以纠正既往一些错误的教育方式。
            否则,不及时调整家长以往可能导致孩子问题的教育方式和亲子互动模式,反而会加重孩子的问题,这就与我们想帮到孩子的愿望背道而驰了。

           3、家长可以成为孩子身边的“心理咨询师”。

           孩子能直接面对心理咨询师当然好,如果不能,家长可以通过和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来做孩子身边的“心理咨询师”。如果您真的想帮到孩子,做自己孩子的心理咨询师就可以学习,因为你面对的咨询对象只有一个,并不像专业心理咨询师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不同问题的来访者。

            4、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正向变化时,会提高孩子看心理咨询的可能性。

           当家长接受咨询,并发生让孩子感觉良好的改变时,会使孩子切身感受到心理咨询的作用,这样可以降低孩子对心理咨询的怀疑,也可以感受到父母为了帮到自己做出的努力,进而可以增加孩子看心理医生的动力。
         
          (未完待续)

     

    (本文为徐振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徐振宇心理工作室”)


与可心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