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上学不上班,怎么办?(五)

    分享到:

    作者:徐振宇


      个案启示录

    (一)一个因为肚子疼不上学的小学生

          
           作者按:

           1、为保护来访者隐私,我已隐去来访者可识别的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家长的职业等。在我和这个家庭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我还了解到很多故事和孩子的症状相关,在此一并隐去。
           2、孩子之所以出现问题,常常是有原因的。对于一些心理问题,如能够找到原因,对因处理,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3、因为一家人朝夕相处,太过熟悉,家长反而容易忽视导致孩子问题的可能原因(就像两个老朋友经年未见,很容易发现对方胖了还是瘦了;但是一对夫妻天天在一起,倒不大留意到对方的胖瘦,除非对方体重变化明显)。而心理咨询师却可以从局外人的视角来观察和感受一对父母或一个家庭,凭借专业比较迅捷的找到原因。
          4、下面案例一共只做了12次,这得益于这对家长对我的信任,这份信任有效地推进了整个咨询进度。

     
            开学第一天早上,孩子突然肚子疼,说是不能上学了,家长起初以为是身体生病了,带到医院,各项检查正常,接下来三天每天都在早上出门前就疼得厉害,并且出冷汗。

            家长没有办法,就这样让孩子在家里待了一周。班主任建议孩子心理辅导,孩子说自己没有毛病,拒绝看心理医生。家长打我工作室心理热线求助,我建议家长先来咨询。

            咨询中,我了解到,他们夫妻近一年一直在吵架,孩子妈妈本身就有些抑郁,曾经有一次自伤的行为。妈妈自伤的事儿孩子是知道的。于是我的咨询重点转到父母的关系上,和这对父母进行了四次咨询。

            随着咨询的进行,夫妻二人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在第五次咨询时,当我进入咨询室,我看到他们把孩子也带来了。我很惊讶,一问才知道,孩子觉得爸爸妈妈自从来咨询后最近在家里吵得少了,他对此很奇怪,于是在父母此次出门前主动提出“陪父母”一起来看看。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家庭咨询,前两次孩子更多时候像旁观者一样,很少参与,他只是在一边自顾自地玩沙盘,偶尔插两句,在爸爸妈妈谈到一些琐事时会帮助他们提供一些细节。我尊重孩子的旁观心态,因为我发现虽然孩子参与的少,但孩子的话在不知不觉地增加。另外孩子在咨询室里的位置也是在发生变化的,一开始是面对沙具架,背对着我们三个大人玩,慢慢地开始侧过身来看我们,在我和这家一起咨询到第四次时,孩子开始背对着沙具架,面对着我们玩沙盘,会直接参与大人们的谈话了。 我知道,孩子下意识里已经准备好和我交谈了,于是我准备在第五次时试试看能不能和孩子单独交流一次。

            在第五次咨询进行到十分钟左右时,我们的话题不知不觉地被我引导到了孩子这里,孩子几次纠正爸爸妈妈,说他们理解的不准确,我于是借机说,既然爸爸妈妈对于孩子谈论的话题有些外行,要不我单独和小家伙聊聊?孩子忙不迭地说,就是就是。于是我请家长到休息室休息,我开始和孩子单独进行咨询了。

            在后续的咨询中,孩子陆续谈到的一些细节,让我惊讶,也让我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不想去上学。

           在暑假里,爸爸妈妈吵架变得频繁,有几次爸爸会赌气摔门而去,那时妈妈还在气头上,无意中就会当孩子的面说,这样的日子还不如死了算了。后来妈妈又当孩子的面说过,你爸爸对我不好,我有抑郁症,他都不关心我。孩子不知道抑郁症是怎么回事,于是上网查百度。再后来,有一次妈妈拿手工刀割过自己的腕部,虽然不是当着孩子面,但细心的孩子看到伤口,问是怎么回事?爸爸当时随口答了句,你妈妈想自杀。

           “自杀”?这个词一下子让孩子想到了百度上对“抑郁症”的解释说明。孩子在暑假的后一个月里,开始变得不安起来,“妈妈会自杀的”!孩子常常会想到这句话,经常不经意地观察妈妈的状态。随着开学日临近,孩子愈加担心妈妈会自杀。“因为妈妈待在家里不工作有半年了,爸爸白天上班,白天我又在学校里,她一个人在家,怎么办?”

           开学前一天晚上,孩子就在想着:第二天自己上学,万一……在担心中,孩子迷迷糊糊睡去。第二天早上,在妈妈催促洗漱刷牙吃饭,在爸爸催促快点,要不路上堵车的声音中,孩子早就忘记了前一晚的担忧,但就在快出门的时候——他的肚子开始疼起来了。
     

     
    本文为徐振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徐振宇心理工作室”

     


与可心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