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钱、钱!(一)

    分享到:

    作者:徐振宇

     

    引子:孩子真不知道心理咨询是要付费的吗?

    一对父母带孩子来咨询。在来之前,妈妈电话告诉咨询师,当孩子的面别提咨询费多少,咨询结束我会单独和你结账的。

    咨询结束,妈妈说:“儿子,你和爸爸先下楼,你们先走,我稍微和老师说几句,我马上就来。”看着丈夫和儿子下楼了,这位妈妈才和我的助理结账。

    这位妈妈担心孩子知道心理咨询要付费,还有些贵,怕孩子有负担,所以就特意不当孩子面付费。

    这种情形当然不是我第一次碰到,我会尊重家长的诉求。

    但是我会留意这个小插曲,会在后续咨询时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让家长在付费这件事上这么谨慎?这个片段实际上透露了父母和孩子间的一些信息:这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真的不好吗?在家长心里,孩子多大了?孩子对钱没有安全感吗?孩子对钱的过分在意是怎么形成的……

    从我咨询前后了解的信息看,基本上可以肯定这类家庭不是付不起咨询费(一次)。

    造成这种情形更多是因为:1、家长平时教育孩子时,给孩子制造了花钱的内疚感和不安全感;2、家长有对孩子隐瞒的习惯,不让孩子知道咨询费多少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长大了。

     

    回忆以往咨询中一些片段,我把涉及钱的几则小故事与读者分享一下:

     

    一、买什么衣服都要向妈妈请示的大学生

    一个女孩,大三了,她每次买衣服都会征求妈妈的意见,当她看上一件衣服时会拍照传给妈妈看,告诉妈妈价格,妈妈同意了才会买。

    我问她,为什么要向妈妈请示?她说从她记事开始,妈妈每次发工资、奖金什么的都会和她说,所以她很清楚妈妈这个月的工资是多少。妈妈从小就告诉她,家里有债务(房贷),要节省着花,要不然房子就会被银行收走。所以她花钱,妈妈都要知道女儿买什么了?该不该花?合不合算?这种习惯从上小学一直保持到现在。在用钱上,妈妈是这样,爸爸则要大方,会主动问女儿缺不缺钱,会背着妻子给女儿钱,也不会问女儿怎么花的。虽然这样,女孩每次买衣服,她还是会向妈妈请示,她说习惯了,不这样,自己心里不踏实,朝妈妈要钱就心虚。她很相信妈妈,她一直认为家里钱很紧张,自己花钱常常会很纠结,会有内疚感。

    后续咨询中我了解到,其实她家的经济状况根本就不是像她妈妈描述的那个样子,他们是有房贷,可是她父母公积金加在一起,就足够还房贷了。

    女孩妈妈初衷也许是想培养孩子的节俭美德,但是说的太早(孩子记事就开始),说的太多(每次发工资、奖金都告知孩子),说的不客观(稍不节俭,家里就有财政危机),反而增加孩子的焦虑,时间长了会造成孩子内心不安全感,在该花的钱上会有不必要的内疚感。

    那在什么时候和孩子谈钱比较合适呢?

    从孩子心理发展阶段看,小学高段和初中是家长对孩子谈钱的一个最佳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是他们进行自我认同的阶段,家长能够把孩子当做大人一样,开诚布公地谈家里的财物状况,会给孩子一种被尊重的感觉,也容易激发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家长通过客观地告知孩子家里的财务状况,父母计划怎么用钱的,会把父母负责任的一面更直观地传递给孩子。(未完待续)

     

    本文为徐振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徐振宇心理工作室”

     

     


与可心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