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起来的小女孩(婚恋专题三)

    分享到:

    作者:徐振宇



    (三)她还是个小女孩

    是的,他做丈夫做得很尽职,很努力。

    但是,为什么她做妻子做得那么像一个小女孩呢?

    我问他:“你觉得妻子心理年龄大多数时候是多大?”
    他说:“我觉得她很小,大概很多时候就是个小学生。”

    她说:“我们刚开始恋爱的时候,我就感觉和他在一起很踏实,觉得他很有安全感,他会保护我,会为我做这做那的,我任性他也能包容我……”
    我问她:“你和丈夫相处时的感觉,在你从小到大的生活里,与其他人也有过类似的感觉吗?”

    心理咨询时,咨询师带领来访者体会某种感觉是否在以前的生活里出现过,就是在探究这种感觉是目前特有的还是既往熟悉的。如果是既往熟悉的,就意味着这可能是来访者生命里某个情结没有打开,一直在无意识中影响着目前的生活。

    她不加思索地回答:“小时候和我爸在一起时,就是这种感觉……”
    她还没有说完,眼睛就潮湿了。

    “我很想爸爸”

    “我真的很想他”

    瞬间她泪如雨下。


    她小学四年级时,爸爸出差途中遇车祸突然离世。

    她是家中老三,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哥哥。她小姐姐六岁,小哥哥五岁。

    爸爸在时,爸爸管理工厂,妈妈全职照看三个孩子。她是家里的中心,爸妈姐姐哥哥都很疼爱她,宠她。


    爸爸走后,妈妈接手家里的工厂,变的忙碌起来;姐姐哥哥都在读重点高中,学业很紧张。妈妈、姐姐和哥哥知道她最小,爸爸离去对她影响也最大,所以还是尽可能有时间就陪她,还是一如既往地宠爱她。

    她浸润在家人的浓浓爱意里,很快适应了没有爸爸的日子。看到妈妈在工作上的辛苦,姐姐和哥哥在学业上的努力,她也变得很自觉,学习很努力,她希望通过自己优异的成绩让家人更开心、更放心她。

    她一直很想念爸爸,但是她从没有和家人说过。


    在家人眼中她越来越懂事,可以自己管理好自己,不用他们操心,家人很欣慰,也会更加宠她,他们知道,小妹是宠不坏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她自有分寸。


    其实,从爸爸去世那一刻开始,她在内心深处就渐渐开始变化了,以前那个无忧无虑、放松任性、单纯享受家人宠爱的小女孩就已经“躲”起来了。

    在家人眼中,似乎她还是那么天真烂漫,还是那么肆意地享受着他们的宠爱,只是随着年龄增长比以前懂事些而已;他们以为妹妹学习努力只是家里学习风气一向很好,她很爱学习而已;他们以为父亲去世时,妹妹小,对她打击没有那么大,况且他们一直没有让她缺少爱,她也许早就淡忘了。


    她说:“我记得,在父亲的葬礼上,我没有哭,妈妈、姐姐和哥哥哭得很伤心,我一直记得我没有哭,我当时的感觉是,不可能,我的爸爸没有死,他一直还活着,还在我身边,躺在那里的不是我爸爸。”

    “每当到吃饭的时候,我才意识到爸爸真的不在了;每当节假日,一家人出去时,我才意识到爸爸真的不在了……”

    “我常常会在梦里哭醒,我想爸爸。”

    “我不会和家人说,我表现的一切如常,我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我一直担心其他人也会像爸爸那样突然离我而去,我不会表现出这份担忧。”

    “从爸爸走后,我就没有了安全感,他们对我越好,我越加强烈。”

    “直到我和他谈恋爱,我突然又感受到了那份安心、妥帖,十几年后,在他这里我又找回了那份踏实安心的感觉,这种感觉让我下定决定嫁给他,我要和他生活一辈子。”

    他一直想做个好丈夫,面对妻子,他那份照顾、呵护的情感不可遏制的迸发出来。因为他的爱护,她不需要为他隐藏自己,她内心那个“躲”了十几年的小女孩也自然而然地出来了。他很快乐:她那么自然而然地接受他给予的爱,让他很有价值感,她需要他,她离不开他;她很享受:他那么宠她,他不计回报,以他为中心,他会因为她快乐而快乐,她不做什么他也会包容她、体恤她。

    他们在无意识层面完美地对接了。


    (未完待续)

    (本文为徐振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徐振宇心理工作室”)


与可心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