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在影响你第一次心理咨询的效果和感受?(一)

    分享到:

    作者:徐振宇


    了解心理咨询:哪些因素在影响你第一次心理咨询的效果和感受?


    第一次心理咨询后——


    有人会感觉还不错,觉得看心理咨询是值得的;

    有人会感觉心理咨询师给自己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有人预约好了下次咨询时间;

    有人对解决自己心理问题更有信心和把握了;

    ……


    当然,有的人则可能是另外一种感受——


    “心理咨询费很贵,我下定决心来咨询了,可是感觉没有什么效果……”

    “这就是心理咨询吗?我第一次见心理咨询师没有什么感觉呀,是怎么回事呢?”

    “我也知道心理咨询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但第一次心理咨询就让我没有信心了!”

    “第一次心理咨询,咨询师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听我说,这就是心理咨询吗?这个有用吗?”

    “我是来寻求建议和方法的,但是第一次,心理咨询师什么都没有给我呀,我白来了!”

    …………


    作为来访者,为什么看同一位心理咨询师,效果和感受会如此迥异呢?


    专职心理咨询师在受训和成长过程中,一般需要作为来访者到高阶咨询师那里被咨询,那些做过来访者的心理咨询师和普通来访者一样,对第一次心理咨询或多或少也有过上述感受。

    今天我就自己被几位咨询师咨询的心得,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聊一聊:哪些因素在影响你第一次心理咨询的效果和感受?


    【注意】

    我写这篇文章有个大前提,假设你第一次见的咨询师是一位“专业、有丰富临床经验、遵守职业伦理”的咨询师。        

    故以下我只从来访者个人的角度来展开,仅供大家参考。

    1、不了解什么是心理咨询。


    在国内,心理咨询对大部分人而言是陌生的,大家对心理咨询的了解更多是来源于影视剧。很多人以为心理咨询就是提建议给方法,第一次咨询没有拿到建议和方法就觉得咨询没用。或者认为心理咨询很简单,我把问题跟你说清楚了,你就告诉我怎么做好了。

    但心理咨询不等于提建议和给方法,注意,是不等于。

    如果第一次心理咨询前你就抱着这个目的,十有八九会让你失望。当然,心理咨询并不排除给建议和方法,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在充分了解你后,会在合适的时候这样做。需要注意的是,对来访者有充分的了解是心理咨询师给建议和方法的前提。

    试想,你第一次来,短短的一节时间(一般是50分钟),咨询师怎么可能充分了解你呢?人是最高级的动物:人会思想,人有情绪。目前科学家对大脑这个思维和情感中枢仍然所知甚少,像阿尔法狗(AlphaGo)这样的人工智能就是靠大量的数据来应对人的。同为人类,咨询师当然需要充分了解你(即大量信息),才能更好理解你,才会给出适当的建议和方法。而这往往很难在第一次咨询的50分钟内做到。

    当然也有例外:就某个短期焦点性的问题,想一次多咨询几节,个别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也有可能在第一次就给出建议和方法。不过,这对大多数心理咨询师而言绝对是一次挑战。


    2、来咨询是偶然想到的,就是试试看,本就没有抱希望。


    这类朋友来咨询更像是“突发奇想 ”,本身对心理咨询也没抱什么希望,恰恰是因为没有抱希望,所以与心理咨询师的互动比较被动,也不是那么投入,更不会和咨询师有长久合作的意愿。待到第一次咨询结束,他们就会有:“咨询不过如此,也没有什么效果。”的慨叹。

    人就是这么矛盾:偶然想法,本不抱希望,一旦花了钱,终究还是想得到什么。

    如果没得到,就会认为是心理咨询师的责任,是心理咨询没有用。研究和临床实践都表明,求助动力是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子:动力与效果成正比。

    也就是说,咨询里越努力越投入,就越可能带来改变。

    我咨询过一些有严重人格障碍(性格缺陷)的来访者,他们当中动力强的,经过几年的咨询确确实实带来了性格的变化。这些案例让我坚信:一个人的性格,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只要你动力强劲,还是可以“移”的。


    3、都是自己在说,咨询师没有说什么。


    有的人和咨询师交谈会很放松,打开话匣子,不知不觉就说了很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待到结束,来访者觉得:“都是我在说,咨询师基本上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什么。”来访者就认为第一次咨询没什么作用。

    首次咨询,一些来访者很容易用“咨询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来衡量咨询师的能力和效果。其实,这个指标是片面的。

    对咨询师而言,现场说什么或说很多是容易的,用心倾听才是最难的,哪怕是老手咨询师。心理咨询师是专业的倾听者,这种倾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很难遇到;

    在倾听的同时,咨询师还会给予来访者恰当的回应,这会使来访者的诉说变得更自在;温馨的咨询室、耐心倾听的咨询师、从没有过的放松——很容易让人忘了时间的流逝……

    首次咨询,当来访者开始自由表达时,有经验的咨询师一般不会任由来访者一味倾诉,因为那样确实会让当次咨询效率不高。遇到有强烈倾诉欲望的来访者,我会找时机打断或提醒:咨询时间过去了多少;会澄清:他是希望首次咨询他来主导节奏,还是要我根据实际情况把控进程?

    如果不这样预先提醒,就势必会给来访者“都是我在说,咨询师没有说什么,心理咨询没有什么用!”的误解。

    其实,这些来访者大可不必急着下判断!看上去是你说了很多,咨询师没做什么,但他的大脑不会闲着:他应该正在处理你给出的信息。


    咨询中我常常有两个“分身”:一个在共情地倾听,在情绪情感层面感受着面前的来访者;一个在理性或直觉层面,我会跳出来看整个“场”。

    打个比方,就好像我的“肉身”坐在哪儿面对着我的来访者,但我的“灵魂”在空中俯视着。

    那个“空中”的我,会去整理来访者说的,我会体会来访者是以什么样的神情在说,声调如何,他的身体姿态是怎样的,他重复了哪些词或句子,他的生活经历和他目前遇到的问题有着怎样的联系,他自己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他和周围人相处的成熟度如何,他对咨询师的期望是什么,他信任咨询师吗,这次我还需要了解哪些信息,我刚才的话他是怎么反应的,对他的问题我能建立起来一个心理学假设吗,如果我们一起来解决他的问题,我们的合作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你看看,第一次咨询虽然我没说多少,但是我的大脑一点儿都不会闲着,只是这些都是我的心理活动,我没有说出来而已。可以说,来访者的一句话,完全可能一下子触动我产生三四个思考方向;就好像来访者吹口气,在我这里就会形成一团云。

    咨询师是在听,但是他的大脑一直在高速运转,这种运转完全是基于扎实的专业训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咨询师个性特点之上的。


    可惜地是,一些朋友因为过于着急,第一次咨询觉得不如所愿就不来第二次了,咨询师高速运转消化的信息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未完待续)


    (本文为徐振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徐振宇心理工作室”)


与可心连线